产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产业新闻
香港金融公司组团去美国上市 舍近求远为什么
家门口的股市冷冷清清,太平洋对岸却热闹非凡。今年,31家香港企业排队去美国上市,连本土的证券公司、印刷店都跟着出海,这背后发生了什么?
截至8月中旬,今年已经有31家香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。这些公司总共募资5.83亿美元,其中华通证券融了1750万美元,成为今年的“募资冠军”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这波上市大军中,最多的竟然是金融服务公司——10家证券公司、2家财经印刷公司、甚至还有1家专门帮上市公司处理投资者关系的服务商。这是香港20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上市潮。
相比之下,香港自家的GEM市场(类似创业板)却门庭冷落,今年只有3家公司上市。去美国上市的公司数量是本土的10倍还多。
为什么都往美国跑?
门槛低是关键。想在香港上市,公司前两年得赚够4500万港元。而美国纳斯达克不看这个,即使公司暂时亏钱,只要增长潜力大也能上市。
比如贝塔金融,去年还亏着50多万美元,今年就赚了100多万。这种“逆袭”故事,美国市场很买账。
速度快也是一大优势。在香港走完上市流程平均要16个月,而在美国最快只要3个多月。有家公司甚至通过简化材料申报,硬是省下了3个月时间。
成本差距更明显。在香港上市,各种前期费用加起来要450万美元左右,而在美国通常不超过300万。有家聪明的公司选择与美国“空白支票公司”(SPAC)合并上市,只花了150万美元,省了六成费用。
中介机构为何也要出海?
因为香港本地金融生意越来越难做了。
今年香港股市日均交易额下降了18%,券商佣金率被互联网平台压到只有万分之三。两年间,12家本地券商裁员超过2000人。
去美国上市成了生存之道。有家券商把融来的700万美元中,近四成投入了新业务,看中的就是美国市场对另类投资的旺盛需求。
香港牌照在美国更值钱。一张在香港价值500万港元的金融牌照,在美国承销一单IPO就能赚120万美元。连做文件印刷的公司,都把ESG报告包装成“气候合规解决方案”,在美国把单价做到8万美元。
技术升级带来新机会。有公司投入2000万美元研发AI芯片,其产品在美国数据中心市场占到12%份额。还有公司开发了自动化工具,把财务咨询效率提高了3倍。
香港金融生态悄然改变
香港正在尝试创新求变。有在美上市的公司计划发行港元计价的存托凭证,港交所也考虑推出“纳斯达克香港指数”,追踪在美上市的香港企业。
这波上市潮正在带动香港本地产业升级:催生了5家专做美股合规的律师事务所,推动香港大学开设“美国资本市场”硕士课程,连印刷行业的技术水平都提升了两个档次。
未来一年,还有17家香港金融服务业公司在美股排队上市。这场资本迁徙才刚刚开始。
九晨财关认为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这意味着更多投资选择;对金融从业者来说,这可能意味着新的职业机会;而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来说,这既是一次压力测试,也是一次倒逼改革的机遇。
采写:CC(69864095@qq.com)
编辑:九晨
审核:KK
网址:www.ipoipr.cn
九晨财关,15年二级、一级资本市场服务从业经验,帮助超1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了登陆大A资本市场或全球最大资本市场;协助n×10家中小企业挂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。如果您也想拥有自己的境外境内(美+H→A)上市公司,如果您想投资计划去境外上市的公司,可加微信免费咨询18129800681及加入“九晨财关”朋友群。
九晨财关,只干赚钱一件事,与财富相关的一切事。九晨财关助您避坑,助您成功。
免责声明:本文信息部分源于公开资料,本公司对上述信息的来源、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。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仅供参考。文章中可能有部分数据、资料及配图来源于其他专业媒体或个人的网络公开报道,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。